出海—中国储能企业的现实选择-新闻中心-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逆变器、光伏离网、并网逆变器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古瑞瓦特
  • 电话:4008339981
  • 传真:0755-27491460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出海—中国储能企业的现实选择
新闻中心
出海—中国储能企业的现实选择
发布时间:2019-03-18        浏览次数:140        返回列表

整个2018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涌现出多头并进的态势。项目迅速累积、场景不断扩大,储能的市场容量,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在增长。世界储能高涨的潮汐,正在工业化国家中来回涌荡。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正成为众多储能企业的现实选择。

 

1、全球储能版图

在亚太、北美和西欧,一些拥有良好电力工业基础和广阔新能源市场的经济大国,理所当然的引领了这股浪潮。储能世界的活跃竞逐者,也是当下全球经济革新的主要玩家。电储能这个让工业、能源万物互联的新兴产业,被怀抱野心的工业强国,不约而同地视为赢得未来的关键基石。

其中,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韩国、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这七国,占据了2018年全球新增电储能市场的94%。纵使放到2000—2018年这个时间纬度上,这些国家同样占据了94%的市场版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韩国。2017年他们的储能体量,尚与中国处于伯仲之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韩国骤然发力,新增投运项目装机1580.3MW,全球占比高达45%,将同样高速增长的中、美、欧各国,大幅甩在身后,隐然间取得了“超强”的位置。而其余六国,则处在第二、三阵营之中。

图1:2018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地域分布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545.7MW,同比增长288%。累计装机已达到6472.3MW。这是一个如同高速运转的原子世界,运行轨迹出人意料,排名次序也朝夕变幻。

图2:全球已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2010-2018)


从各国爆发的场景来看:中国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电网侧和用户侧,韩国则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用户侧,英国以辅助服务为主,而美国、澳洲则得益于包括户用储能在内的用户侧市场。

除了上述七国之外,无论是加拿大、法国和葡萄牙这些老派欧美国家,还是印度、巴西这些新兴经济体,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拉抬之下,也正迎头赶上,相继发布了雄心勃勃的储能计划。这些国家的加入,让全球市场需求更为强劲多元。

各国的市场禀赋不同,也让爆发点各有千秋。在电网改造、可再生能源并网这些动力的驱使下,世界储能由需求开始,遵循着地球村过往的贸易轨迹,开始形成一个广泛响应、彼此联结的商业市场。

 

2、海外的诱惑

在上述国家中,以中国的储能市场最为尴尬。中国虽然是动力电池大国,但是在电储能应用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电网侧储能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与价格疏导机制,短期来看,只能是寡头的游戏;在用户侧方面,工商业电价政策的不确定、不断缩小的峰谷价差对储能项目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让不少已经立项的用户侧储能项目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

而与行业拥挤、利润稀薄的国内市场相比,国外的储能商业化模式已经较为成熟,更有诱惑力。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需求大户”本土的电池产能明显不足,放眼整个欧美都没有一家像样的电池厂。因此,抓住国际市场,无疑是当前国内储能企业的市场机会之一。

国内惨烈的搏杀已让比亚迪萌生退意。2018年8月,比亚迪储能事业部干脆宣布退出国内竞标绞肉场,不再参与国内的储能招标项目,只做储能设备的供应商。比亚迪之所以敢这么“任性”,也是有其强大的海外业务做支撑。其在欧美市场的成绩,业已成了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新标杆。

图为比亚迪在英国的储能电站。


英国储能电站可以参与的电力辅助服务主要包括:调频服务,Triad(冬季调峰)和容量市场。

从201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电池和光伏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海外储能市场。

2018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四倍。在光伏“5.31”新政之后,阳光电源对光伏、储能业务进行了整合,依托海外光伏营销渠道的优势,阳光电源储能业务2018年相继在美国、德国、日本市场完成了突破。

比亚迪、阳光电源在海外布局多年,有着难以超越的优势。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亚太、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更值得被关注,去年双登在阿富汗就中标了8000万美元的EPC业务。甚至在非洲大陆,也蕴藏着巨大机遇。

图为双登在非洲的一个户用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附近原住民在收看电视节目。


国内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激发了更多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欧美,甚至在贫穷落后的非洲和中亚,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在电力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电池、储能企业极有可能再次复制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路径,产在国内,销在国外。

2019年,中国的电池制造商、储能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正在加速,“走出去”,变得可行亦可为。一方面是中国企业有走向全球市场的愿望与需求,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情况变化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18年韩国储能项目激增导致LG、三星专注于韩国市场之后,海外市场的电池系统成本和储能成本开始攀升,这为中国企业提供难得的机会,国际储能项目开发商与集成商必将进一步加大从中国购买电池。

在电池行业,日韩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业内公认的是,技术最好的是日本企业,性价比最高的是韩国企业,进步最快的是中国企业。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补贴在短短几年之间奋起直追,中国企业在世界电池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国际储能市场三元电池占据主导不同,中国的磷酸铁锂更具价格竞争力。根据去年电网侧储能项目批量电池组招标采购信息中已公布的中标价格计算,中国的储能电池组的平均价格为1073元/kWh,比国际市场上储能电池组的平均价格低30%。可以预见的是,凭借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电池、储能行业未来有望像光伏行业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3、国际巨头启示录

这个日益繁盛、秩序未明的草莽市场,既给了传统巨头再次伟大的全新阵地,也为独角兽公司创造了弯道超车的良机。其中的特斯拉、sonnen、Fluence、Stem等公司,正毫不掩饰的展露着储能野心。

在电力综合服务领域,欧美都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从欧美电力市场发展轨迹来看,伴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电力、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诞生了一个新兴电力产业—电力需求响应整合商。

最近被壳牌收购的德国Sonnen公司,被誉为能源行业的“Facebook”,在全球拥有30000多套户用储能装置。Sonnen公司不仅向个人家庭出售储能系统设备,还构建起了基于家庭储能的虚拟电厂社区,将分布式用户储能系统编织成随时响应调峰调频需求的电力网络,去为当地的电网公司提供调度服务。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逐渐增加,电网和监管机构面临巨大的挑战。优秀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市场调研公司Navigant对储能系统集成商进行的评估,Fluence、Nidec ASI、RES和Tesla被评为储能系统领导者。

Fluence基于自身在行业的10年沉淀,主要为电网、能源开发商和大型能源用户提供大规模储能解决方案,目前在全球部署电化学储能装机超过600MW。这些客户在电力行业专业性和财务稳定性上有非常高的要求,这是一般电池厂商所不具备的。

相比国外,中国仍然缺乏对系统研究比较透彻的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涉及到电化学、电力电子、IT、电力调度四个行业的跨界结合,具体到不同应用场景,电芯的选型、系统的控制策略都不尽相同,面临的门槛并不低。

对中国企业来说,从简单的电池、PCS供应商,转向更具价值的综合方案解决者,成长为和顶级对手一样优秀的行业巨擘,这条路必定艰难,但窗口期不会太长。

从全球各细分市场来看,日韩的储能市场壁垒森严,中国企业若要大规模进入,需要面对LG、三星、松下等巨头的竞争。欧美作为全球重要的储能市场,对逆变器、电池等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同时对整个储能系统有更为严苛的门槛。新兴市场多为相关产业不够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法律法规不完善,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

中国储能企业要想进入并占据这些市场,需要熟稔各国政策、电力市场,建立起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解决方案。开拓国际市场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加强本地化建设,与更多当地开发商、集成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都是中国企业必须破解的课题。

4、与世界同行的窗口

在5月18—20日将于北京举办的“2019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则为中国储能产业链上的各家公司,搭建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各国储能要角、熟悉主流与新兴储能市场的平台。这个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举办的峰会,已持续八年,是中国当下在本土与全球储能同行对接的重要窗口。

本次峰会还于5月20日专门辟出“全球储能运营商大会”和“世界储能技术大会”专场,国际学术与商业化同时推进。得益于主办方多年来与各国储能行业协会牢固持续的官方关系,已经确定参与本次大会的,既有美国储能协会CEO、爱尔兰储能协会主席等要角,也有来自英国、印度、韩国、澳洲各国的行业领袖,还有来自Fluence、Powin Energy、特斯拉、Sonnen、ABB、Starwood、NEC等跨国企业高管。

 

他们在考察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为中国同行带来各国的产业态势与市场情资,并做尽可能聚焦的行业交流:

• 世界热点储能市场解析;

• 全球重点应用领域市场机制解析;

• 海外储能项目开发与运营模式;

• 国际运营商设备采购需求;

• 各国户用市场解析;

• 储能系统及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 海外客户对接。

 

中国储能在经历2018年的商业化元年体验之后,业界被焦点项目驱使和裹挟,纵身跃进急流之中。但中国市场也并非孤岛,越是急流之下,越需冷静的环顾四周,去看见更为开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