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环保,但非常昂贵,设备初次投入很大,这是太阳能电池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新的技术突破,却可望使太阳能光伏发电快速平民化,而且这个速度快得超乎想象。
前不久,在南安召开的2009年福建省光伏产业项目对接会上,记者发现,曾经“高不可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正在迅速走进日常生活。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自家的屋顶建成一个个小型发电厂,家里的冰箱、空调、照明等所需电力将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富余电力外送上网。
发展光伏业
福建省具资源优势
福建省具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资源优势,已探明的硅矿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历来是我国高纯硅的主要产区,在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2007年4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经贸委、建设厅联合制定的《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不久,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我省光伏产业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从扶持若干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入手,提供良好服务,加速推进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
目前,从多晶硅的提取,到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再到光伏电池的生产,我省光伏产业链已经比较完整。南安、连城、上杭、惠安、云霄等地聚集了一批太阳能级高纯硅提纯加工企业。
物理法提纯
走出低成本之路
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主要是采用化学法,又称“西门子法”。该方法投资大,工艺复杂,其核心技术掌握在美、日、德3个国家的7个公司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同时近年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大增,导致多晶硅材料短缺,价格从2003年的40美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150美元/公斤,去年上半年最高时曾达到500美元/公斤。在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构成中,多晶硅的成本占50%以上。因此,解决多晶硅材料的短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太阳能电池推广应用的基础和瓶颈。
物理冶金法提纯太阳能级硅材料是目前可望突破硅材料供应紧张局面、降低太阳能电池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省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物理冶金法提纯太阳能级硅材料的相关技术研究,且成效显著。
据福建省经贸委统计,我省目前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70多家,3000KW以上的炼硅炉60多台,年产工业硅8万到10万吨。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省有关企业、科研单位就探索采用冶金法从金属硅中提取高纯度硅。2004年上杭联合硅品有限公司实施了省科技计划项目“光电产品用硅制造新工艺中试及产业化”。2007年我省又启动了“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开发”重大专项,目标是突破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福建省南安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连城闰翔冶金有限公司、龙岩佳科太阳能硅有限公司、连城华富硅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对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硅的技术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吹气造渣、定向凝固、等离子除硼磷等工艺,能稳定地生产4-5N硅材料。
在南安市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物理法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这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用物理法提纯批量生产的企业。
物理法太阳能级硅材料相比于现有国外技术垄断的化学法硅材料,具有三大优点:一是电耗低,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建设周期短,一次性投入成本低,可大量生产;三是“三废”少,且易于处理。
与会专家认为,物理法将取代目前大量采用的西门子法成为太阳能级硅材料的主要来源。我省第一条最为完整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25兆瓦太阳能电池示范生产线也已在南安三晶公司完成调试,并成功生产出我省第一根大直径太阳能级单晶硅棒。目前,采用物理法生产的高纯硅材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片初步成功。这一成功标志着我省依靠物理法走出一条低成本发展光伏产业的路子成为可能。
“太阳能屋顶计划”
每家可净入5万元
技术上的突破,加上政策的大力扶持,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把自家的屋顶变成一个小型发电厂,居民坐在家里收电费,就将不再是个梦想。对接会期间,就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按照他的预测,乐观估计,不出3到5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就将接近火电。
专家的预言最终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必须承认,在太阳能发电领域,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许真的会让最乐观的预测者感到惊讶。因为就在一两年前,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每千瓦时的成本差不多还在4元。目前福州市区居民电价是每千瓦时0.5元左右。对接会上,参会专家普遍认为,一旦光伏发电成本能降到每千瓦时0.5元上下,太阳能利用就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
上月底,财政部启动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一次性给予每瓦20元的补贴。据粗略测算,一个家庭如果在屋顶安装5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投入约为15万元。在20年的产品寿命周期中,按每千瓦时0.5元计算,这一“屋顶小型发电厂”将给这个家庭带来约10万元的发电收入;如果再加上政府为5千瓦电池提供的10万元补贴,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净收益就是5万元——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经济吸引力不言而喻。